风雪而生文学网>科幻>弥天大话之爱爱情 > 笫四章:夜读国清 笫五章:真假“帅骗”
    第四章夜读国清

    夜深了,司马龙没有睡意。山间的夜色比起都市的夜色显然干净而明朗多了。一弯月亮升高,淡白色的丝云像轻纱一般飘在黑得均匀的苍穹中,山上的松树林在月光的抚摸下,安祥而静谧。司马龙伫立在阳台上,仿佛能感受到一棵棵松树那轻微而有节奏的呼唤。他想起十年前和父亲同宿国清的那一晚。父亲为什么要独自一人走进夜幕中?那时候,他才十八岁,他不理解,只看到父亲返回宾馆时脸色有了光彩。当时,他开玩笑地说父亲是不是一个人偷偷去城里做了一次水疗。父亲愣了一下,自豪地说:“这里的月光真的像水疗!”

    今晚,司马龙心中也有了体验“月光水疗”的。

    月光下,五峰高耸。国清寺建在八桂峰的向阳坡地上,东西二道涧流萦绕在寺西汇合而流,灵气氤氲。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跨在东边的涧流上,岁月不老。寺前,溪边的唐樟、宋柏,还有古松、古桧、古枫、古椴……繁叶虬枝,攒起一个诺大的华冠,阳光月色在它们的筛选下,与水气浸淫,形成独特的凉暖气象。一个人,尤其是在月夜,会感受到法雨的滋润,心灵穿越时空。

    司马龙走到石拱桥上,润心的凉意,使他的灵性通达。

    一千四百多年前,一位名叫智的大师,离开繁华喧嚷的京城(南京),前往东海之滨的天台山坐禅行道。

    在山中的佛陇南峰,他遇见了在此修行的定光禅师。

    定光禅师对他说:“等到北齐、北周和陈三方统一后,国家清平,必定有大贵人为你造寺。寺若成,国即清。”此话一语成谶。

    隋杨广恩赐在智者大师生前选定的五峰山麓建寺,即国清寺。

    智者大师,字德安,俗姓陈,原籍河南许昌,出生于湖北监利一户显宦之家,从小有佛缘,常去寺院。20岁受具足戒,潜心佛门。

    天台山的神奇山水给了他精研律藏,坐禅止观的外部环境。在天台十多年的苦行参悟,深入境界,由此首创了中国化的佛教天台宗,共著作《法华玄义》、《法华文句》、《摩诃止观》,对后来的中国佛教产生深刻的影响。智者大师被尊为“东土迦父”、“释迦再现”。天台国清寺成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。

    桥下水光幽幽,水声如絮,司马龙隐隐听到有人在叫他,抬起头,只见桥头立着一位老僧。

    “施主,为何久久不进山门?”老僧说。

    司马龙满怀虔诚,合掌道:“山门不是关着吗?”

    老僧说:“阿弥陀佛,国清寺山门无时无刻不开!”

    司马龙醍醐灌顶,激动地说:“谢师父,司马龙天台缘!”

    唐一行禅师跨过石拱桥,刚走到山门的屋檐下,只听得从寺内传来布算的啪啪声。不一会,布算声嘎止,住持高僧对徒弟说:“今日合当有一位远方弟子前来向我求教算法。”徒弟说:“师父何以知?”住持高僧说:“门前溪水向西流,弟子必到。”他回头一看,惊奇地发现,东边的涧流如蛟龙翻腾急湍而下,一时难以宣泄,直灌西涧。原来住持不仅懂算术还懂天文气象。虽然山下是阳光灿烂,但北山方向却是雷雨狂轰。山洪到达之际,恰是他进山门之时。是巧合还是天意?!他是唐朝高僧一行。

    一行在国清寺住持的点拨下,解开了天文数学的难题,只花二年时间就制订出《大衍历》。

    “一行到此水西流”的石碑矗立在西边的涧岸上,像一块巨大的璞玉泛起柔和的光彩。

    “若见月光明,照烛回天下。圆晖挂太虚,莹净能潇洒……”

    司马龙眨眨眼,自己仍立在桥上。树上有瑟瑟声,是二只松鼠在枝桠上跳跃,司马龙又眨眨眼,此刻,心境特别干净。

    突然从寺里传来一声虎啸,不一会,一位僧人坐着一只老虎走出山门,一位小和尚跟在后面。老虎带他们来到桥下,水边倒着一位蓬头污面的青壮男子。僧人从虎背下来,抱起他,小和尚用双手掬起水送到他嘴里,他渐渐地苏醒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