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雪而生文学网>穿越>无论魏晋 > 无情无义
    明媚的春光下,一处大殿在山岭绿树中若隐若现,青瓦密密,飞檐斗拱,雕梁画栋。

    殿前有石柱,有铺以青石的道场,正殿却没有个铜像,只有一个大大的“佛”字挂画,画下有香炉生烟,还有一碗精巧可爱的莲株。

    禅意十足,让人有心平气和之感。

    身穿白色僧衣的僧人坐在佛前,用如溪流般清澈温柔的嗓音讲述佛,而他的周围,一位位信众都认真地听着,仿佛听他的叙述,就能受到心灵的洗涤。

    明明坐于红尘中,但这僧人的神态却如在尘世之外,手中的檀木佛珠在他宛如冰霜白玉的妙手中的,光是看着,就像画中之人。

    他正用温柔的嗓音,给他们讲解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,这是佛教里非常有名且极重要的一部经文,通过须菩提和如来之间的一问一答,向信众简述佛的一些知识和故事。

    然后的事情就是开解信众,为他们疏离心里的上烦恼。

    宗教寻的是一种心灵的寄托,在后世娱乐繁华,人人时间都不够用的年代,很多年轻人对信仰保持一种怀疑与戒备的态度。

    但宗教的出现是有基必然性的,这魏晋时代儒家的思想,总是拔得非常高,更重在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……说得更通俗一点,就是不接地气,对庶民、普通人的内心探讨的非常有限。

    道家倒是对心灵有了一些探讨,但他们现在也更倾向于向高层发展,就比如入教便要交五斗米的五斗米教,基本上就将大量贫民拒之门外,谈玄说道更是权贵引以为趣的事情,普通人是没资格参与的——或者说,在天公将军张角搞了黄巾这个大新闻后,曹操和晋帝都对他们吸纳贫民非常戒备。

    西晋时,佛法只被允许在洛阳城里传播,虔诚的传道者们当然不会被这小小的困难打倒,他们一边在胡人中走基层路线,同时,也趁着战乱时期,开始传道。

    也是从这时开始,两派的哲学就深深地扎入中华古代的文明里,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。

    太过敏感也大可不必,纵观古今,在国家强胜时,无论哪个教都非常安稳,至于说不稳定的时候——真到那时候,教派也通常占不到什么便宜,凡是借神道叛乱搞事的,通常都是第一波冲,也是第一波送的。

    说到底,权利的游戏里,胜利的依靠通常不是信仰,而是真理——火炮射程内的那种。

    魏瑾的看法就是,与奇强行禁止,不如加大教育力度,同时要管理一下,免得出什么麻烦。

    赵浮屠在这事做得就很不错,这位自称佛学本科的学生,仿佛还修过心理学,在开解信众上很有一手,轮回、善恶有报这些后世广为传播,且导人向善的思想很容易就被人接受了,还有一个成就就是愿意为他花钱的人,超多。

    他家的寺庙已经一再扩建,且成为了新区有名的休闲胜地,那河边的桃花林、松庭、湖边长廊,都是春游的好去处,加上玩家里的建筑专业们把这当成了一个宣传作品的地方,就很经得起考验。

    赵浮屠还收了一些徒弟,讲解佛理,打理寺庙,在自己有事时代替着维护工作。

    同时还帮着立长明灯之类祈福之类的仪式,安抚这些年战乱中人们无处安放的伤痛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王虎陪着姑奶听了一场,感觉还好,他挺喜欢这肃穆的氛围和法理故事,当然也就仅此而已了,感觉这和尚有点像常常给他们讲课的孟岚老师。

    孟老师的道理也很深刻——嗯,这方面太危险,罢了,还是继续看书考试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