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雪而生文学网>科幻>死要钱(快穿) > 夫人与少帅 暗搓搓……
    给赵王府递话,想要结亲的人,是崔家的族长。清河本就在赵王的辖下,崔氏子弟在赵地那也是横着走的显赫。慕容淮叶虽为燕王府的小姐,也是崔氏的外甥女,崔族长以族舅的身份,为外甥女找一个合适的婆家,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。

    赵王果然应允了婚事,直接请了崔族长与他最信任的诸葛军师做媒人,到燕王府提亲,大长旗鼓,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,赵王与燕王要成儿女亲家了。定下婚约之后,派了王府的管事往江南采买婚礼用品,更是在冀城内大兴土木,要为三少爷大婚建造新的屋苑。

    燕王府里,赵王如何重视婚事的消息传回来,若悠是越发的着急,一趟一趟的派人往南边去,珠场的珠子得尽快出手,能换多少银子就换多少银子,还有刚买下的地,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种下,越早收获越好。还要派人暗着再买地,北地打起来的话,南边儿应该能安全一阵子的,能消消停停种上两年地,就好。菜等不及自家种地的收成了,直接让来开了咸菜铺子做幌子,大量的收菜进菜,腌了咸菜就往北地送。银钱上不紧张,那就没什么办不到的事情。

    北地这边,也等不及到大地完全开化了。出了正月就组织人开挖水渠,慢一点也不要紧,干多少是多少。过完年一直就没下过雪,天气不容乐观,没有水,地的收成就艰难,不准备不行。把工钱给开足了,不欠着。吃的一天能保证两顿干的一顿稀的,民工就都抢着干。

    能赶多少算多少吧。

    羽林卫的新兵招募很顺利,慕容瑾一是正儿八经的世子爷,谁都知道将来整个燕地都是他的,燕王让他自己组建羽林卫,那是啥意思?分明就是让他组建自己的亲兵卫队。而且全北地的人都知道,世子妃是独孤家的大小姐,独孤家的生意遍布在北地各方各面,民间都说整个北地都是独孤家养着的。可见独孤家得多有钱。世子妃又是独孤家的独女,那就相当于整个独孤家就是世子妃的嫁妆,北地没有人比世子爷更有钱。那么他的亲兵卫队,福利待遇不用想也知道,肯定最好。老百姓不管你是世子还是王爷,反正都是你们慕容家,能吃饱穿暖还有钱拿就是大爷,青壮子弟都一窝蜂的往募兵处

    挤着报名。还有一些北地世家权贵的子弟,都让非承重的子孙过去报名。目的无非了为了一个世子爷的嫡系的名头。之前跟着他一起在新兵卫所训练的同僚,也有找过来要转到羽林卫的。

    原计划只招一千人的,报名的就有七千多。

    肯定不能全收,优中选优,一轮又一轮的淘汰,拉到大山里练了小半个月,淘出来两千人。留在羽林卫,剩下的,有一千多老弱病残直接淘汰的,有体力不过关,被刷下去的。还剩下差不多一千人也算比较优秀的,慕容瑾一也收下了,但不编入羽林卫,而是跟着一起训练,但是做为世子妃的卫队。主要的任务是押运护卫物资。

    再怎么折腾,就是三千人的事儿,跟几万十几万的大部队相比,谁会把这点人放在眼里呢!

    赵王的眼睛盯着燕王的北地军呢!燕王没有任何异动,原来干什么还干什么。军队都是正常训练,每半年招募一批新兵,人数也不多,就千把人的,补充上老兵的正常减损。没有战事,除了日常训练,就是搞基建。开荒种田,开设各种矿场,盐场子。燕地有一处大海盐场子,一处中等的湖盐场子,都是燕王手里的聚宝盆,差不多一半的北地军都驻扎在这两处咸场周围防卫。每年光是用咸与北狄做交易,就能换几千匹良马,无数的牛羊。根本不用像赵王那样,偷偷摸摸的造点儿铁器运点儿茶叶跟北狄换马。

    除了日常换防,驻守盐场的与云城的驻军互换防地之外,什么都没变。

    燕赵两大王府最大的事情就是准备儿女的联姻!

    三夫人崔氏正打大小姐的婚事订下来,整个人就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,也不在她的院子里憋着了。姿态昂扬的走出了院子,把给大小姐准备嫁妆当成是她显示影响力的舞台。卢夫人在准备嫁妆之前是请示过王爷与老夫人的,老夫人再怎么不喜欢崔氏母女的做派,还是心疼孙女。燕王呢,又要做足了跟赵王结秦晋之好的姿态。就都发了话,按王府嫡女的规格准备。还怕慕容瑾一与若悠有想法,老夫人特意让人把慕容瑾一从军营里叫回来,跟他们两口子解释,不是要把淮叶记到王妃名下,就是她心疼孙女。

    王府就这么一位小姐,又是肉眼可见的是个可怜人,若悠两口子还能跟她计较?瑾一当大哥的,表现得那叫一个大度,不只对老夫人与燕王的决定大表支持,还以哥嫂的名义多给加了一成的嫁妆。好人做到底嘛!

    身份这一上去,三夫人的手就伸着更长了,卢夫人准备的嫁妆单子,人家看了一遍,就没几样看上眼的。不是嫌弃嫁妆田太偏地太瘦出产少,就是嫌弃嫁妆铺子位置不好,一年到底没多少出息。打的家具木材不行,首饰里金饰比例太小,重量也太轻,布料太次,衣服太少,胭脂水粉不够精致……

    话里话外的,还总拿话点卢夫人,意思以后三房做为燕赵两王府之间的纽带,举足轻重,王爷多有依靠,要看清楚,谁才是该巴结的人。若悠在的时候,还暗示了不只一次,相中了她在冀城的两间铺子,想要给淮叶做嫁妆。那俩铺子,一个是布庄,一个是胭脂铺子。

    若悠特别配合,直接就让听梅回院子去拿两个铺子的房契,当着淮叶的面给添到嫁妆里去了。

    想要就给你呗。真以为那铺子在谁手里都能金山银海的往家里搬呢?天真!人家那些的高门大户的夫人小姐,认的是独孤家的牌子,可不是铺面。再说了,货源在自己手里攥着呢,还不是想让你的生意做几天你就能做几天。你能要铺面,能用燕王府的名号,你有什么理由用嫂子娘家的名号做买卖呢?没有独孤家的牌子,呵呵。

    三夫人就对若悠这个态度很满意了。一口一句的,以后三少爷一定会为他大哥忠心效力,就是他妹夫也一定会对大哥大嫂另眼相待的。

    这话说的,跟赵王府的三少爷要接班了似的。赵王确实一直没有立世子,那是因为他长子不是正出,二少爷才是嫌子。偏长子勇武,二少爷文弱。各有所长,外家都是赵地的大家族,势力也不相上下,争得乌眼鸡似的。老三一个闲散子弟,也不知道他的青眼,能给燕王世子多大的好处!

    卢夫人一看三夫人这个架式,干脆撒手不管了。跟王爷说了,人家是亲娘,必能为闺女安排好的。她也没个闺女,跟大小姐也不亲,就怕安排得不和她心意。燕王能说啥,反正东西怎么着都是落他闺女手里,折腾去吧。王府就这么些东西,你别打老夫人体己的主意,想要啥你就搬呗。就都由着她折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