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雪而生文学网>科幻>死要钱(快穿) > 夫人与少帅 上天自有安排……
    很快,独孤夫人就没有心思再盯着闺女的肚子。

    不只是她,所有人都没有闲情再去想吃饭以外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因为,一整个冬天,直到二月末,没有下过一场雪!

    谁都知道,这意味着什么。

    要旱了。

    还是大旱。

    没有什么是比备荒更重要的事情了。山里的木头都干得直接砍了就能烧些了。河里的水,要不是天气冷都结了冰,冻死了,也不知道还能剩多少。

    早在年前,慕容瑾一招完新兵,跟前一年一样,除了日常的训练,将士们干得最多的是事情,到成了挖水渠、开荒、打井。

    今年开荒还不能只看地平不平整,土肥不肥了。必须得靠着河,周围有水的。不然开出来的地,种上也怕白种。

    水稻、小麦等喜水的粮食除了大河边儿上的地,就尽量不种了。多种谷子、糜子,土豆,红薯这些耐旱的粮食,储备粮全种玉米,好保存。年前王府就派出去大量的人员下乡收购种子,用玉米交换。得益于若悠前一年开出的几十万亩地,玉米的存量不少。可以支应得开。

    入冬慕容瑾一就没怎么在云城待,带着人到乡下,跟经年的老农取经,把部队全带上,年前就开始在燕江凿冰,往地里运。开化之后,就修水渠,能挖多少挖多少。还发动了北地所有的百姓齐上阵,全力应对旱情。

    可再怎么准备,该旱还是旱了。

    天下大旱。

    整个楚朝,全年都没有下过一场大雨。

    最好的地方,到了秋里,收成也只有往年的一半左右。

    天灾人力不可抗,入夏之后,就陆续有百姓断粮,以草根树皮裹腹,离开家乡逃难了。

   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,什么地方开始传的,北方地广人稀,特产丰富,棒打狍子瓢舀鱼,能吃饱饭。

    于是南面儿逃荒的都一路乞讨着往北地走。

    路过赵地的时候,很多人就想要留下了。可是赵王府下了令,各地府县不得收留饥民。以免引起民乱。除了一些富庶的家族趁着人最不值钱的时候,收了一些能干活的佃户、下人啥的。大部分都给赶到燕地了。

    燕王府里议事,臣属们都很气愤赵王把饥民往北放,这不是坑人嘛。这大灾的年景,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,大家都吃五分饱,不敢浪费一粒米的时候,来那么些,谁能养活得起?

    “来就来吧,咱们只怕人少,没有嫌人多的。”燕王到底是燕王,远见与格局不是幕僚们能比。这一点上,慕容瑾一与他的观点极其一致。

    北地再苦,因着人少,准备工作做得又多,连着两年挖水渠,开荒,虽然只有一半的产量,粮食还是有剩余的。再加上一应供给都减半了,上上下下都自动自觉的减了口粮。一是为了留足了来年的种子,二也是防着万一明年天景还是不好,不至于一点存粮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