赶车的大哥自知道何田田是别处来的,就热情的给她介绍起昌宁城。

    说来这昌宁城也是座老城,当年的大庸朝高祖,便是从昌宁城出去的,老城后来虽饱经战火,却始终屹立不倒。

    尤其是昌宁城当年差点建都,不过最终没成,虽说不是都城,可发展却一点不比大庸朝国都——玉京城差。

    地理位置优越,地处大庸腹地,东南西北四方皆是从此路过,长此以往,发展的也就越发壮大了。

    此时的昌平城,比之从前,规模大了四五倍。

    何田田听的连连点头,不错,很合适。平和安宁,不会有战争,天高皇帝远,百姓富足,每一条都深得她心。

    东西市虽分开,可看着依旧杂乱,两边东西都相仿,许是城池建立已久,难以彻底整顿,想想后世那些市场,每一层东西都完全不同,深刻理解顾客的消费心理。

    不过这里管理的好像也挺合理的,没看到这些店铺门前有什么小贩子,何田田还专门问了下,才知道有专人巡逻,门前一律不许摆放物品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是观察这里的商铺,何田田看着临街的商铺大多是吃喝,与后世差别不大,唯有一条街,十分特殊,不知是特意的还是后来规划如此。

    那就是布匹绸缎,这条街也不再东西市里,是单独的一条街,唤做纱衣街。

    里面绫罗绸缎,布匹纱衣,成衣定制,应有尽有,布料丰富的何田田都有些瞠目结舌,这大庸朝这么发达嘛?

    何田田深刻反省,是她太没见识了,后世不也有很多人说,其实在有些领域,后世的人还比不上前人。

    即便是昌宁城,棉花依旧不算便宜,看来,这时候的棉花并未推广开来,种植也都只是小面积,也难怪,小作坊经济,尤其是农家,都是自给自足,需求量不高,自然种的就少。

    不过也比在河湾镇要便宜一些,所谓积少成多,总是个好处。

    自己和芬姨可以考虑在这附近先住下,也不知道周元读书的地方远不远,是否方便。

    夜里三人又聚在一起,芬姨和周元都是面露喜色,何田田知道,看来是入学院的事儿有谱了。

    “二丫,”芬姨连忙改口,“哎,田田,周元被录取了,昌宁书院收下他了。”

    何田田也是惊喜万分:“真的么?太好了。”

    看着周元也难得激动的样子,何田田真心为他高兴。

    首先得找到住的地方,何田田想在纱衣街附近找住处,芬姨也同意了。

    不管在哪,住客栈或是住酒店都太贵,何田田觉得客栈住的实在肉痛,火急火燎的找住处。

    还好这时候租赁行业也十分方便,三人人数也不多,对屋子要求不高,找起来也快的很,直接赁下一个小院子,有三间屋子,正好够住。